当决策发生状况,第一时间考虑的往往是执行问题,而能从交易技术的角度去思考,就会了解是否策略设计的原因,但要想到以管理框架去解决的,应该比较少了。
道理总归道理,没有身处其中,说出来也是索然无味,我们就以一家公司的运作为例子。
一家公司里面,只要具备一定规模,就不可避免行政管理与执行管理上的冲突,但这个冲突是完全不同的维度,存在重叠和交错。行政管理要考虑“综合关系”,大局要满足,细节要到位;执行管理追求“价值目标”,效率要保持,成本要控制。
个人交易员的起步阶段大多是从执行管理上开始,策略设计都是以“价值目标”作为目的,能不能把握好某个行情,收益率能不能达到心目中的预期。而弊端也正在这里,因为设计与执行都是交易员自己,在之后的执行当中,“价值目标”频繁出现问题后,便要是策略设计问题还是执行问题,自我检讨往往成了“左手打右脸还是右手打左脸”的选择,这很难让他做出一个客观、透彻的分析。人性天然的自我矛盾,到交易上表现出来。
团队交易员的好处是,内部会进行主动分工,即使原来是由个人交易员组成,亦会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上去发挥和协作。这个基础条件,使设计交易策略的内容里除了执行管理,更建立了多方面考虑的行政管理,例如策略多样性管理,货币多样性管理,时间性行情规避,节假行情规避等等,目的就是对“价值目标”去除噪声。
但这并不是指个人交易员不能做好交易,事实上,市面上就有很多优秀的交易技术都来自个人或者小团队。不过这些交易员并不是单凭技术的某一部分去解决所有交易上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要考虑用量化交易,量化交易的实现过程就是执行管理。但成熟的交易员又怎么会全权让量化程序自己疯跑呢?这就是行政管理的干涉,当有系统地设计包括了行政管理和执行管理,这些顾虑都是可以解决的范围内。
成熟的交易体系,往往从一开始就存在完整的策略框架。交易环境的设计不能理想化,在大多数的行情里,肯定有千奇百怪的信息干扰着你的策略,更不用说一些重要的消息了。正如大海当中,考虑的是海浪和风暴,而不是西湖一角的岁月静好。策略的考验,还来自波折性亏损,一个月的回撤是系统范围内,三个月的回撤是系统里的低概率现象,半年的回撤还能忍受吗?忍,是要准备一年的回撤?不忍,系统怎么检讨?策略改进,很需要对策略的理解和时机。任何一个判断,都应该要有对应的交易意义(市场意义和执行目的),这个清晰的认知下,才有改进的基础。
所以回到问题,策略能不能讨论?能!不过讨论要符合价值利益和时宜。技术间的深入学习交流最好还是在价值利益之间上开展,否则容易导致“同行免问,面斥不雅”,更多向外的交流,还是索取灵感为主;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若在决策一刻需要寻求协助的话,真正的问题还是在策略设计(行政+执行)上,就不要本末倒置了。
*本文仅描述普遍现象,不代表对任何交易员进行评价*
投稿,@今日话题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嘉宾的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任何观点及立场,且不代表 FOLLOWME 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 FOLLOWME 社区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社区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FOLLOWME 交易社区网址: www.followme.ceo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