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这些垄断企业啊,不要不讲武德

avatar
· 阅读量 1,612

11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就《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指出,平台经济领域垄断协议主要是指平台经营者、平台内经营者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协议、决定可以是书面、口头等形式。虽然说这就是官方下场给各位大佬来一巴掌:

年轻人不要不讲武德,耗子尾汁。到时候韭菜嗝屁了,那经济就不是过山车了,是碰碰车。

你们这些垄断企业啊,不要不讲武德

图片来自百度

 

然后阿芯看了眼文件,又看了看股市。哦豁,不出意外。

腾讯淘宝啥的全跌了。

你们这些垄断企业啊,不要不讲武德

图片来自百度

 

这反垄断最近沸沸扬扬的,先是老美那边对准苹果,亚马逊一顿重锤,再是咱们这边对准电商重拳出击。顺带一提,拜登胜选,跟民主党PY交易的谷歌应该是拿到免死金牌了,老夫老妻虽然床头没打上架,但总归是能床尾和的。

其实反垄断嘛,不是要打死巨头,或割巨头的肉,而是摁住巨头,给其他人成长的机会。这个还真不是开玩笑,美国这近现代都这么干的。虽然说美国政商一体,但在反垄断这块,还是解决过几个大头的。

 

那些大头是谁?

电话寡头——AT&T

1949年,也就是晶体管被发明不到一年,美国电信巨头AT&T被司法部盯上了。司法部长托马斯·克拉克提起反垄断诉讼,理由是AT&T依靠市场垄断抬高了电话费,侵犯了消费者利益,因此要求拆分AT&T。

AT&T的总裁勒罗伊·威尔逊一时感到压力山大。

早在40多年前,时任总裁西奥多·韦尔就未雨绸缪,为公司制定了“技术的贝尔”战略,以此提升公司形象,以便让AT&T摆脱垄断的恶名。但40多年过去,AT&T依然戴着垄断的帽子,还获得绰号“贝尔章鱼”。

这个“贝尔章鱼”和制作铁板烧的章鱼是两回事,意思是贪婪、邪恶,和美食中的Q弹完全不沾边,反映了当时普通美国人对AT&T垄断电话市场的深恶痛绝。

你们这些垄断企业啊,不要不讲武德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司法部的垄断指控成立,AT&T将被肢解,不仅贝尔帝国将轰然倒塌,还会影响贝尔实验室的未来走向。毕竟没有AT&T每年持续大量输血,实验室一天都撑不下去。为求自保,贝尔实验室和AT&T的高层主管们最终达成一致,通过开放晶体管专利许可授权,换取拿掉套在公司脖子上的反垄断绞索。

晶体管专利属于AT&T压箱底级别的核心资产,1948年5月初(晶体管发明不到1年),贝尔实验室将晶体管确定为机密技术,每个了解它的人都收到一份长长的保密协议。贝尔实验室还给晶体管以及相关工作取了一个代号“表面态现象”,以便掩人耳目,足见这项专利的核心地位。

贝尔实验室的老板默文·凯利认为晶体管将是一项改变世界的发明,他在1951年对AT&T的众多经理人演讲时说:“这(晶体管)是电信领域新时代的开端,谁也没有远见能够预计其规模大小。”

1956年,贝尔实验室正式对外开放晶体管专利授权,美国公司可免费获得,国外的公司只要花2.5万美元。专利授权放开后,AT&T还承诺不制造晶体管,等于完全退出了这一领域的竞争,于是IBM、德州仪器(TI)、雷神、RCA和飞歌(Philco)等公司蜂拥而至,半导体时代正式开启,随后全球最具活力的创新之地硅谷出现,信息时代翻开篇章。

如果没有反垄断压力,AT&T必定会抱紧晶体管专利不放,信息时代可能会晚来几十年。

“懂事”的AT&T果然赢得了美国司法部的好感,垄断指控被撤回。后来,“贝尔章鱼”的人设逐渐变成“贝尔大妈”,甚至获得“孤儿寡母公司”称号,意思是如果哪个美国人无依无靠,那么可以买入AT&T的股票,它每季度都有稳定的股票分红,让无依无靠的孤儿寡母也能获得经济上的依靠。

 

电脑霸主——IBM

现在很多人感觉不到IBM的存在,但在1980年代,IBM是一个巨无霸公司,尤其1970年代,一直是大型电脑主机市场霸主,其S/360、S/370型电脑横扫企业级市场。

你们这些垄断企业啊,不要不讲武德

图片来自网络

 

1981年8月12日在信息科技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IBM发布个人电脑IBM/PC。这是一款被称为微型机产业的巨人,由IBM在1979年8月组建的12人团队研制,项目是在佛罗里达州博卡拉顿附近一座不显眼的大褛秘密进行的。这没什么好大书特书的,因为IBM的脾气就是保密措施严格,和乔布斯时代的苹果有一拼,对新产品的研发实行严格的封锁政策,甚至公司内部的一般职工也无法知道机器的全部技术细节。

更重要的是,多年以来,IBM一直独揽研制、生产和销售的大权,创办的分公司或其他企业绝对保持百分之百的投资,以排除外人的干预。看起来,严格保密的IBM/PC也会成为IBM的独食。

但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IBM/PC发布仅两个月,IBM宣布把新产品的硬件和软件技术标准完全公开,于是市场上出现大批IBM/PC兼容机。“吃百家饭”的技术大开放政策,加上IBM的威信和实力,个人电脑(PC)大获成功。

前面已经说过,IBM喜欢在市场上吃独一份儿,但为何在IBM/PC上,却愿意和其他厂商分享呢?IBM当然不是公益心爆棚,而是被反垄断的大棒打怕了。

早在1967年秋,IBM就接到反垄断调查通知,两年后在纽约州南部地区联邦地方法庭开庭,世界反垄断法史上规模空前的诉讼大戏正式上演。其中,仅控制数据公司提起的反垄断诉讼,资料最多就达1亿2千万页,精选出的文件重达87吨。在整个诉讼过程中,IBM调集了1000多名法律专家,证人多达400余人。

从开庭时算起,针对IBM的反垄断诉讼持续了13年时间,直到1982年才得以终结。尽管反垄断诉讼是一场马拉松,但IBM在一开跑时,就策略性地服软。被司法部起诉5个月后,IBM宣布一项重大举措,把向用户捆绑式销售软件和服务的模式,改为分别计价销售,史称“价格分离”。“价格分离”明显是IBM在向司法部示好,因为捆绑式销售正是其指控IBM垄断的理由之一。

随着反垄断诉讼大战向纵深推进,IBM又改变过去软硬件生态闭环的做法。由于S/360、S/370等大型电脑主机产品是公司的利润支柱,IBM还没傻到让肥水外流,于是选择开放公司政治斗争的产物IBM/PC,CPU采购自英特尔,操作系统由微软编写,同时开放软硬件技术标准,允许中小企业制造IBM/PC兼容机。

后来,IBM/PC消失了,但IBM/PC的兼容机(我们今天熟知的Windows电脑)却进入千家万户,成就了微软和英特尔,顺带使戴尔、康柏(后被惠普兼并)、联想等厂商,从中小企业成长为行业领头羊,一个全新的个人电脑时代降临,硅谷也随之进入2.0时代。

 

信息巨佬——微软

垄断巨头缺少创新的动力,还会想方设法扼杀别人的创新,将其据为己有。网景公司于1994年发布浏览器,震惊市场,搞得微软措手不及,因为Windows 95没有配备内置的上网方式。微软于是从小公司望远镜娱乐公司(Spyglass)购买了授权,推出IE浏览器,通过提供免费下载、操作系统捆绑IE浏览器的服务,削弱网景公司的商业模式,同时威胁试图在Windows系统中将网景浏览器设置为默认浏览器的用户。微软的内部邮件透露,公司的计划就是要“切断网景的空气供给。”

最终网景被打垮,浏览器这一创新产品的果实也被微软攫取。网景悲壮的失败引发了针对微软的垄断指控。1998年至1999年,微软站到了被告席上,受到法庭严厉斥责,法院的判决认为,微软利用其Windows系统的垄断地位,试图获得对其他领域的支配地位,是违法行为。

你们这些垄断企业啊,不要不讲武德

图片来自网络

 

反垄断审判对微软产生了巨大冲击,一方面,很难再吸引到最优秀的程序员,因为大家认为给微软工作就是缺乏道德底线,另一方面,微软内部也开始反省自己的“强盗行为”,直接导致它在与谷歌的搜索大战中,不敢把对网景浏览器的套路用到谷歌搜索引擎身上。谷歌度过了最危险的成长阶段,赶上互联网开始繁荣的风口,很快成长为互联网巨头,硅谷也迎来3.0时代。

 

反垄断之后

需要明确的是,反垄断反的不是市场垄断。实际上,在美国,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并不违法,而且也不一定招致惩罚,微软垄断了桌面操作系统和文字办公市场,谷歌垄断互联网搜索市场,英特尔垄断X86 CPU市场,Adobe垄断数字图像处理市场,它们都好好的赚钱赚到现在。

那么,反垄断反的是什么呢?如果巨头公司利用自身在某一领域的垄断地位,实施在另一领域的垄断行为,这种行为就会受到垄断指控。从AT&T、IBM、微软、英特尔等受到的垄断指控来看,莫不如此。如今的电商和支付宝,也是一样。

反垄断大棒往往是高举轻打,如果被指控垄断的巨头能及时认怂服软,再加上一定的交换条件,大棒就不会砸到头上。前面提到的巨头,除AT&T外,均安全着陆就是明证。

这次的反垄断,说白了,也是期待能反出下一波创新浪潮,收获下一个巨头,甩开竞争对手。所以,这一波反垄断的大戏,真正的看点不在垄断指控本身,而是那一波创新浪潮是否会来,以及什么时候会来

 

编辑:阿芯

校对:找茬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嘉宾的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任何观点及立场,且不代表 FOLLOWME 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 FOLLOWME 社区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社区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FOLLOWME 交易社区网址: www.followme.ceo

喜欢的话,赞赏支持一下
avatar
回复 0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