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战斗还是组团?团队建设并非大家想的那么简单

avatar
个人认证
· 阅读量 15,321

中医讲,忧思伤脾。

可能是我接触的圈子太小,在认识的独自做交易的同僚中,瘦子居多。

 

一个人战斗还是组团?团队建设并非大家想的那么简单

这倒能理解,每天被市场洗涮,要考虑躲过层层陷阱,要准备着从狼嘴里抢肉,更别说熬夜之类对人体的无声损耗。

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手,乱下单的时候;在手不听话,浮亏就是不砍仓的时候,在瘫坐着,默默看着账户爆仓的绝望时刻——只要是个人,都会想过找一个肩膀,嗯,一个团队,来抚慰一下孤独的心灵。

一个人战斗还是组团?团队建设并非大家想的那么简单

厦门,一个非常柔和的城市。

非常不顺的时候可以跑到环岛路踩踩沙滩,天气好,还能望到对面的金门。也可以去五缘湾钓鱼,或者去小嶝岛赶海。

冬天不会太冷,所以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路有冻死骨的可能性极低。

当年,有个资金充裕的老板,真心要建立起一个合格的团队。也确实吸引了有能力的交易员。

起初,整个团队氛围融洽,楼下的咖啡馆里,大家谈笑风生。因为老板有实业,所以没有太多的盈利要求,管理也宽松,这样的团队建设,放眼过去未来,其实非常难找。

团队里,能力最强的交易员,也是最傲慢的,毕竟,有点本事,还没有达到超级之前,性格多少都这样。

团队人不多,资金量700万人民币左右。实际上,老板当时的想法很纯粹,慢慢做,做稳定了,钱不是问题。

只是这年头,大家钻到钱眼里,缺少了义。

能力高的交易员,往往是高傲的,他会对比哪里有更好的待遇和前景,稍微拘束了一些,便要远走高飞,顺便把自己的左膀右臂也带走。

伯乐和千里马,本来这社会就已经很稀少,能遇上,是机缘。再散场,两方不利。后来几经折腾,老板没有过多精力重新招兵买马,团队也就解散了。

 

位于环岛路黄厝附近的小区,也有个团队。

说是团队有点名不副实,其实就三个人,而这三人,也是各自负责管理几个投资人账户罢了,因为各自交易手法不同,交流也是有限。好处么,起码可以一起吃吃饭,出去看看海。

这种小团队,手头的资金并不多,账户里一部分是自己的钱,一部分客户的钱。所谓的客户,也是亲戚或朋友,看创业不易,略带同情的帮忙。

所以能不能做大,也是未知数。

一个人战斗还是组团?团队建设并非大家想的那么简单

更多的团队,则是打着幌子招摇撞骗。

在厦门湖里区的万达附近写字楼,就有一个所谓的外汇交易团队,打着招聘考核的名义在那里忽悠新人。那公司装修的相当别致,低奢,老板的简介上,曾经一天翻了三十多倍。

我曾经信以为真,半年后过去想再看看,发现公司已经没了。

这些是几年前的事情了。之所以先谈起这些有关团队的唏嘘事,不是说团队不好,恰恰相反,团队非常重要。

玩过网游的都清楚,基础的团队,有战士,有术士,有奶妈;放到交易里,操盘手,风控,分析师。

分析师我更倾向于叫他们数据师,本质上,分析师不是要预测行情涨跌,分析师一方面要为操盘手提醒风险数据(如脱欧时间、总统大选等)以防止黑天鹅,另外一方面,分析师要熟悉相同市场不同品种的特征,以及不同市场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好的分析师很容易帮助操盘手发掘重大的交易机会,这一点上,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

付海棠有个数据师团队,听说有百十个人,每天汇总全国各地市场第一线的报价。这些报价,远比电脑上弹出的新闻强N倍,也有用N倍。

 

从广义上讲,从来没有所谓的独立交易员,哪怕只是一个人一台电脑,其实也是一个团队。

如同交易用的软件,有警报功能,有挂单功能,我们现在觉得理所应当的东西,是经过几代人的需求,不断完善的。可以说,仅仅软件这一项,在过去,就需要一个庞大的团队来支撑。

所以从来没有独自一人,只是团队规模问题。

 

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团队这个概念也有去中心化的趋势。

团队不一定非要聚集到固定的场合,固定的时间;曾机缘巧合遇到一位编程达人,他是一位典型的绝对不手动交易的交易员,而我又认为当前市场EA还达不到真正的智能化交易,只能作为人脑的辅助。于是我写策略,他写程序,也磕磕碰碰地弄出个突破加仓的EA,主要挂在央行利率决议时用。可惜因为市场波动越来越弱,几个月都不见得开仓,也就没再细化。这个经历给我带来很深的记忆,让我感受到一个程序员眼中的市场形态。

 

为什么我们这么需要团队?

我们内心对团队的向往,更多的是对秩序的向往;一个团队,一定会有他自己的规章制度。

很多人接触交易,恰恰是对现实生活中秩序的怀疑和否定。

可是真正接触交易久了,发现真正的交易,都是要掐掉个人泛滥的自由意志。

自由的另一面,往往带着毁灭。

这是个让人沮丧的发现。很多人,无法接受这一点,而一直重复着爆仓动作。

一个人战斗还是组团?团队建设并非大家想的那么简单

谈到团队建设,我想到了咱们曾经拥有过的另外一套传承千年的方式——师徒制。

曾经我一度认为师徒制是一种必然淘汰的方式,毕竟,师徒制太慢,也很熬人。

古代拜师学艺,首先,徒弟对师傅有绝对的信服和敬畏,带着这样的心态,才能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做起。

师傅对于徒弟,是传功不传法。熬掉徒弟身上的习气,他自个儿给自个就找到了活路。

 

南怀瑾老师讲过一个故事:一个绝世大盗的儿子,也想从事这一行,但是他爸爸不同意。

后来经不住软磨硬泡,他爸爸问,你真想当?那今天晚上和我出去一趟。

晚上两个人溜进一个土豪家里。土豪家有个仓库,仓库里有个保险箱,没有费什么功夫,他们就把箱子打开了。

这时候老爸让儿子跳到箱子里拿那些金银珠宝。

儿子刚跳进去,老爸突然把箱子一关,锁住了。这还不算,他突然大叫起来:

有小偷啊,快来人啊!

说完自己就溜了出去。

土豪家的人被吵醒,大家跑到仓库门口,黑咕隆咚的也看不清小偷在哪里。

儿子在保险箱,听到外面的人声,内心暗暗叫苦。

如果在箱子里憋久了,没有氧气,会憋死,如果喊救命,那肯定也是被抓住,可谓是上下不能。

快熬不住的时候,他灵光一闪,学起了耗子叫。

土豪家的人听到保险箱里有耗子叫,就让人点着蜡烛,去把保险箱给打开。

就在打开的一瞬间,大盗的儿子猛地吹灭蜡烛,不顾一切地溜了出去。

回到家,一开门,老爸正在屋子里悠哉悠哉地喝茶。

一个人战斗还是组团?团队建设并非大家想的那么简单

儿子万分埋怨:哎呀呀,你可真是,我差点就回不来啦!

大盗说:你以后可以当盗贼了。

 

古往今来,一些经商的,会让徒弟跟着自己几年,什么都不教。然后某天,给徒弟一点货物,打发他到某某个地方【最难卖货的地方】,然后让他靠着这点货物倒腾多少钱后再回来见他。

期货圈子里,曾经有过带徒弟的,让徒弟们一手螺纹钢的资金做起,止损不能超过几跳;能慢慢做成三手,五手,几十手的资金量,那么就算出徒了。很多城市也有招美股交易员的,同样道理,你什么操作手法无所谓,只要止损按照他们的要求,有限的资金,一个月盈利达到多少后,出山。

 

所以说,有时候老亏货崛起的原因,也是几乎压缩完身上自由的空间,当钱和其他自由都失去时,量变转化为质变,机缘巧合灵光一闪,给自己找到了活路。

说起来一句话的事情,可在当下,那几乎都是生死攸关的时刻,没有多少人能熬出来,更没有多少人愿意体验这种绝望。

 

团队,就是用群体的规矩,来强制压缩个人自由意志的存在,以达到远离毁灭的办法。

比如上海有些短线期货团队选手,处于团队里,做交易是OK的。一旦离开团队自己操作,分分钟变形,就是这么个原因。

好的团队,是在琢磨如何限制会引发毁灭的自由,而不是去考虑如何去打败谁谁,更不会对市场走势指手画脚。

如果没有竞争,没有对手,也就没有市场,也无从谈起交易。如果没有不同的走势,就没办法找到合适的介入时机。

意识到这点,就算是个人交易,也可以将自我“拆分”成团队,看到自身存在的致命短板——无非就两个,不设止损,浮亏加仓。

90%以上的情绪崩溃,是由这两者引发,老亏货之所以走不出来,几乎全部是绕着这两个问题转圈圈。

如果考虑建立属于自己的团队,必然地要学习成功者经验。

曾有人自己出指令,请人下单,可还是控制不住操作的欲望,自己又登陆账户,打破既定规则,结果不言而喻。

曾经年少轻狂,一心执着于所谓自由,却不知何为真正的自由。

而今写下这篇文章,希望那些有组团念头的新朋友,能感受到交易之路的特殊之处,方能做到慎始慎终。

 

该文章已获得创作者基础奖励金:200 FCOIN (20 USD),更多创作者详情请点击<< 创作者计划 了解吧!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嘉宾的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任何观点及立场,且不代表 FOLLOWME 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 FOLLOWME 社区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社区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FOLLOWME 交易社区网址: www.followme.ceo

喜欢的话,赞赏支持一下
avatar
回复 0

加载失败()

  • tradingCon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