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承认,我是个文艺的人。但即便这样,在这个年纪想写出长篇的文章,都是件心累的事情。我今年32岁了,越会放下,越不爱写东西。很多事,宁愿让它自然地过去。只是常常还在惊讶:我怎么就三十多岁了呢?感觉很突然。
这种突然,多少和这些年做交易有关。像是躲在山洞里的人,自然不觉年岁增长。但对于时间,从做交易伊始,我对它就是敬畏有加的,也是从那时起,微信签名就改成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不过是时间。
交易的成本是什么?是钱吗?不,是时间。你一时冲动挥霍的单子,不是资金的损失,而是时间的透支,这些本可以用来做正确交易的时间,就此无可挽回的消失了。不仅是交易,生命的成本也是时间。所以我时常会问自己:我可以支配的时间还有多少?
扯远了。这篇文章是写给自己的,写给那个放弃一切、准备把整个余生都献给交易的自己。是的,整个余生。从决定做这件事开始,我就是这么想的。我曾经跟母亲说:我这辈子,就准备死在这条路上了。几年过去了,我依然坚定,甚至更加坚定。
很多年前,我有个待遇不错的工作,在工作的间隙也接触了基金,而后是股票,但都浅尝辄止。由于工作的违心和体制的虚伪,终于我辞职了,在2016年的春天,我回到了家乡——那个从大学出来就辗转各地、少有踏足的家乡。继续做了一阵股票,到2017年开始做虚拟币,那是个血淋淋的市场,我摔了很大的跟头,但至少我开始认真对待交易这件事。我依然感激虚拟币的市场,让我看到疯狂的自己有多丑陋,也感激国家在2017年9月的重拳监管,让我遍体鳞伤的离开了那个地方。那段短暂而震撼的交易经历,是我交易之路的起点,我依然记得那年盛夏的阳光,惨白而寒冷。
2017年9月23日,我决定进入外汇。那是个周末,周一开盘,就是我又一次从零开始。当我第一次打开MT4的页面时,我是懵的,那种低级而原始的操作让我无从下手。但那又怎样呢?我本来就是个新兵,枪都没有,也从没做过什么模拟盘,在战场上学会打战、在呛水中学会游泳从来都是我的作风,更何况我早已认定这条路,那么该来的一切,都让它来吧。我庆幸的是,从进入外汇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用表格详细记录交易数据,最开始的数据极其难看,但我还是告诫自己要如实记录、不可欺骗自己。如今,这满满当当的各项数据成了我自己的大数据,对我的交易之路大有脾益。
2021年7月27日,是1000个交易日的纪念日。所以我决定写点什么。不知不觉就“千日”了,实际时间是1408天,这一千多天,我是敢说“十年如一日”的,我甚至把生活的90%都献给了交易,每天看盘至少12小时以上,16小时也是常态。就按12小时计吧,12000小时保底都有了。所谓“一万小时定律”,说的只是必要条件而已,不代表你一定能够成功。如今时间上我达到了,也确实感觉到进入了新的阶段,但也只是刚刚开始而已。而为了这一切,我的生活也几乎放弃了所有,还将继续下去。这条路要承受的东西很多,太多太多了。我只能说,创业不易,是真的不易。不说别的,知道这段时间我抽了多少烟吗?3270盒,65400根……
交易最初,我犯了所有能犯的错:贪心、冲动、懊悔、赌气、浮躁、不服输、毫无章法、频繁下单、赚了得意洋洋、亏了手脚出汗……哪有资金管理?哪有仓位管理?哪有止盈止损?哪有进出场策略?哪有所谓的交易系统?回头去看那时的自己,没日没夜、沉迷幻想、情绪不定、不切实际,虚弱得不堪一击,毫无希望可言,纯粹为了钱去交易,而不是为了单纯把交易这件事做好。那是一段昏天黑地的自我摧残,大约持续了一年半。
在经历了无数次爆仓、捶胸顿足、放声大哭、平复心情再次上路的往复轮回之后,终于还是有了改变,这种改变不是突然的刻意为之,是自然而然的清晰起来的。我决定要自救,因为没有人能帮我,除了我自己,继续这样下去,只能是自我毁灭。于是在2019年4月26日,我做出了一张表格,清晰注明了我在多少资金量时该下多少单,每一单最大止损是多少,亏损几次或者盈利达到多少时重新计算单量,什么时候要出金,出金比例多少,并详细记录每单的点数情况,关注点从钱全面转移到点数上。这个表格的名字叫:诺亚方舟。是的,这是我最后的避难所。从那时起,它已经平稳运行了两年多,在交易的汪洋大海里,我开始有了依靠,终于不再手忙脚乱。最重要的,我的情绪好了很多,渐渐的生活作息也恢复了起来,我意识到,我这才开始走到了正确的路上。
但仅有“诺亚方舟”还是不行,本质上它是可靠的资金管理策略,包括仓位管理。但它跟具体的交易无关,它无法告诉你每一个单子应该怎么做。所以期间还是经历不少次失败,只不过风险可控而已。于是接下来的所有时间都在有目的的试错,每一种方法都要消耗掉好几个月的时间,所以我说了,交易的成本是时间。直到今年年初才逐渐有了眉目。
至此,我才有了一整套完整的交易系统,从结果看,我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当机会来时,交易系统会指示我进场,资金管理能立马跟上,持仓直到出场信号出现,我不再有太多需要操心的事。持仓中我唯一需要做的是情绪管理,防止自己做出不必要的人为干涉。当然,有时候还是免不了有盘前的躁动,持仓中的隐隐不安,以及平仓后的些许不甘。但是我很清楚,交易需要经年累月的锤炼,想用几年时间完全学透几乎不可能。所以,稳扎稳打就好了,有些事,会自然而然改变的。
关于交易,我是买过几本书的,但并没有完整看过任何一本,《日本蜡烛图技术》也就翻了三分之一。不是我没有敬畏心,而是我不喜欢“剧透”,我喜欢自己经历痛苦的摸索,然后再与书中的知识相遇,这样会更震撼。就像那次做出的“诺亚方舟”,我隐隐觉得这个东西太必要了,但我说不出来,后来才知道,那个叫做“资金管理”和“仓位管理”,确实是必不可少的。我的一切经验都来自于市场,而不是任何一本书,我相信交易是要自己悟的,即使看书也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所以交易是很难教会的。就像“我听过所有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一样,那是因为只是听过而已,你没有践行过,自然体会不到这些道理的深刻含义,更不会打心眼里相信它。交易中的时间周期、交易品种、趋势和盘整的定义、指标的选择都没有人可以教你,你必须学会自己做选择。最重要的,交易一定是个“概率游戏”,这意味着你不能认为你什么都知道,相反,你不需要什么都知道,这并不妨碍你能盈利,始终看清每一个单子自己是否有优势,优势大不大,然后坚定的站在优势大的地方就行了。
交易一定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过程,跟人的成长一模一样。寥寥几笔写的都是结果,个中的滋味真的只有自己知道,那种日复一日看不到头的内心煎熬,谁能感同身受呢?那种在外人看来原地踏步、注定失败的生活,少有人能坚持下来。我坚持了这么多年,不长不短,也不过是刚刚开始。
回到最初,我为什么会坚定这条路?以至于放弃了几乎所有、吃了太多的苦也在所不惜?是因为喜欢。从刚开始做交易时,我就能感觉到:没错,这是我喜欢的事。是百分百笃定的那种。我甚至在后来还一再去验证内心的想法,以此确定我不是喜欢钱,而是喜欢做交易这件事本身,答案依然是肯定的。都说做交易来钱快,做过交易的才知道,这是假象。我做了1400多天,也才刚刚有点赚钱的样子,那之前那么长时间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要知道,那可是每日没夜、每天盯盘12小时以上的一千多天啊?是喜欢。举个例子,我一直是个不爱早起的人,但从做交易开始,我居然变得早起了,是突然喜欢早起,一直坚持到现在,因为我想要做交易,我知道交易在等我,我每天是那么想要打开电脑看到它。这种态度,毫无疑问是真的喜欢。
我何其有幸,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我愿意付出我的一切,这话一点都不矫情。我把我生活的重心,我所有的自律和那个更好的自己,全都交给了交易。结果我慢慢发现,交易也开始让我变成那个更好的我,一点点的、一点点的……
如今的我,没有朋友圈的美食、美景、励志鸡汤以及高呼着的“不忘初心”,我羡慕他们的幸福美满,羡慕他们洋溢的笑容,对于他们来说,我是个消失了很多年的人,我们之间也渐行渐远了,这是一种遗憾。只有我自己知道,他们眼里那个“消失”了的我,经历着他们难以想象的艰辛,但一刻也没有停下脚步,一直在往好的方向去走,就像种子在地下拼命的生根,只是暂时不为人知罢了。我祝福他们平安喜乐,我也坚信,未来的我,同样会幸福。
真正的“不忘初心”,需要付出血和泪的代价。如果我注定失败,请让我死在交易的路上。在那之前,我和“交易”同在。
该文章已获得创作者基础奖励金:143FCOIN (可提现),更多创作者详情请点击<< 创作者计划 了解吧!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嘉宾的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任何观点及立场,且不代表 FOLLOWME 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 FOLLOWME 社区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社区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FOLLOWME 交易社区网址: www.followme.ceo
加载失败()